黄芪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鸡病防治相关内容
TUhjnbcbe - 2025/3/13 0:28:00

一、鸡病防治中的常见问题

1.免疫失败

近年来,免疫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养鸡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没有科学的免疫程序、随意加大免疫剂量、增加免疫次数以及多种疫苗同时使用等现象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紧急接种新城疫疫苗时,盲目加大免疫剂量、反复免疫接种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健康的雏鸡都有较好的母源抗体,初次免疫时间的确定要按照或参考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如果过早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免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过于频繁的免疫接种,使鸡体的免疫系统多次受到刺激,从而造成免疫应答系统紊乱或应答迟钝,产生免疫麻痹,导致免疫失败。考虑到鸡群抗体水平不整齐,除做好基础免疫外,可以考虑应用增强免疫的中药提高非特异抗体水平,提高鸡自身抗病能力,不一定非要反复接种。同时使用两种疫苗,一定要注意两者之间是否有干扰作用。比如,新城疫Ⅰ系疫苗对鸡痘疫苗有干扰作用,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对新城疫疫苗有干扰作用等,一定要按照疫苗说明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接种,尽量减少疫苗之间的干扰现象。此外,使用弱毒疫苗时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灵、病毒唑等)、消毒药物等,抑制或杀死了活疫苗中的病毒,致使免疫接种无效。

2.疫苗质量无保障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养禽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大疫病仍然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禽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禽病的发生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禽病的防制离不开禽用疫苗,尤其是我国养禽业的生物安全管理差,必须靠使用疫苗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因此禽用疫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禽病的防制工作。优良的疫苗质量能预防疾病,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相反,质量不佳可能对动物造成伤害,对环境造成污染,乃至威胁人类的健康,禽用疫苗的质量及质量标准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兽用生物制品厂均持有生产许可证,生产的禽用疫苗有批准文号,疫苗包装、标签及说明书管理比较规范,产品质量基本保障。然而,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来路不明的低价疫苗,无生产许可证,通过网上或饲料销售人员进入养鸡场;更有甚者,套用或干脆使用假的批准文号,包装、标签及说明书极不规范。如制品名称用商品名、制品名称与疫苗内容不符,很难保证其质量。有些新研制的禽用疫苗,没有经过小范围试验,就随便推广使用,造成中试产品泛滥成灾,极大地损害了养鸡企业的利益。

3.抗病毒药物匮乏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动物传染病中约占36.8%,仅次于细菌病,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药物是防治病毒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病毒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于细菌的生活和繁殖方式,抗病毒药物的研制进展缓慢,尤其是适合于畜禽用抗病毒药物几乎是空白。这种状况导致临床兽医人员面对病毒性疾病几乎是束手无策,同时也给养鸡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病毒唑、缩氨硫脲、阿昔洛韦(无环鸟苷)、聚肌胞、吗啉胍、阿糖腺苷等,但已完全禁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仅仅有抗病毒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黄芪多糖、紫锥菊末等为数不多的几种间接作用于病毒的药物。

4.药物滥用,耐药性严重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在养殖业中具体表现在长期使用预防药物。药物滥用可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随着人们对畜禽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兽药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鸡病防治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