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藏在夏至里的养生秘密
TUhjnbcbe - 2023/8/11 21:32:00

#夏季养生全攻略#

夏至,为阳极之至,被称为“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意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在自然界中,四季气候的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至,四季寒暑的更替,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然而也是阳气开始消退,阴寒逐渐增加的时候。

这种说法其实是源于《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论篇》:“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大致意思是: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开始逐渐上升,阴气而则开始微降;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阴气就开始逐渐上升,而阳气则开始下降。四时阴阳的升降是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的,而人体内阴阳、脉象的变化,亦与之相应。若脉象变化与四时阴阳不相适应,即是病态,根据脉象的异常变化就可以知道病属何脏,再根据脏气的盛衰和四时衰旺的时期,就可以判断出疾病和死亡的时间。遵循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则人体就能保持相对平衡,并与天地之阴阳相互统一;知道了天人统一的道理,就可以预决死生。

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体内的阴阳,与四时相对应。如果想要保持健康,就应该做到天人统一,阴阳平衡。就像到了夏至,大自然的阳气开始消退减弱,阴气不断生长,我们人体内也不断的经历的阴阳转化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反复强调四时养生的重要性。

那么,这听起来玄之又玄的阴阳到底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从宇宙间天地的回旋到万物的产生和消失,都是阴阳作用的结果。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的内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如天与地、动与静、水与火等。

智慧的古人将阴阳范畴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中医用阴阳学说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

在人体内,就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而言,生命物质为阴(精),生命机能为阳(气)。其运动转化过程则是阳化气,阴成形。而生命就是生命形体的气化运动。我们体内流动的血液、津液等有形之体,濡润营养我们的身体;无形的阳气推动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保护我们的机体不受外邪入侵,两者缺一不可,并且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但是,如果阴阳的对立斗争激化,动态平衡被打破,出现阴阳胜负、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比如夏季最常见的暑热之邪,就属于阳邪。当我们中暑或者得风热感冒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汗出、口渴等症状,这就是中医常说的“阳盛则阴病”——由于阴阳的对立制约,阳盛时必然损伤人体阴液。所以这类阳邪所致的疾病入侵人体,会耗散我们的汗液(阴液),也必然出现阴液耗伤而口渴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在夏季养生中,我们一再强调多喝水以此补充阴液,避免我们由于过多出汗而阴阳失衡。

同样是发热,阴液的亏虚也会因为阴虚不能制约阳,而出现阳气相对偏亢的热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虚热。许多血虚阴虚的人到了夏季,特别容易出现手足心发热,或者每日定时出现潮热发汗的症状。这类发热越是用清热的方法越严重,因为归根到底,虚热是由于阴虚或者血虚而引起,所以进补一些补血养阴的汤药,比如生地、阿胶等,反而能够起到更好的退热效果。

当然,阴阳除了有对立制约的一面,也有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面。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所有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都是如此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开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如果正常的阴阳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人体内的阳气和阴液,一方的不足可以引起另一方的亏损,阳损可以耗阴,阴损也可以耗阳。

现代社会,脾胃不好的人不在少数。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的人不仅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严重的还会有腹中绵绵作痛,用温热和按压的方法能稍稍缓解,手足怕冷冰冷等阳虚的症状。但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虚弱,也会影响我们精血的化生,而化源不足,会导致阴血亏损,造成气血两虚,这就是中医常说的“阳损及阴”。所以我们补脾气时也会加补血药,比如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黄芪15g、人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在各种升阳健脾补气的药中还加了养血和营的当归,用来治疗脾虚气陷的内脏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因此,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也常要注意,不要觉得自己气虚就一味的补气,觉得自己虚寒怕冷就一味的补阳,反而可以适当的配合补血养阴的药,更能促进我们修复体内阴阳的平衡转化。我们生病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养生就是一个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过程。保持身体内部以及机体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这才是我们养生最不能忽视的法宝。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在夏至里的养生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