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叔说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气对于人体,就相当于经济对于国家。国家的经济弱了,就搞不好建设,搞不好国防,留不住人才。人体的气虚了,就不能行血,不能生血,不能固摄血液、津液,不能抵御外邪......黄芪就是一味十分常用的补气药,他不像大黄将军一样威猛,也不如附子一样热烈,不也似地黄那样柔润,而是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财政部部长。黄部长是个搞经济的高手,人体的经济(气)垮了,黄长老可以很快让经济搞起来。经济好了,有钱了,就可以干各种事情了。可以给身体里各部门发工资了,推动身体顺畅运行(气的推动作用);还可以固摄津液、血液等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气的固摄作用);可以搞国防建设,防止外敌入侵,御敌于国门之外(防御作用)…尝药黄芪煎汤后颜色微黄,有一股豆腥味。喝了之后,觉得味道甘甜,有点像豆浆的味道,还有点好喝呢!难能可贵的是黄芪没有什么难闻难喝的药味。以前我跟老师上门诊,主要负责问诊与记录病历,一下午要问大约25个病人。我问诊的时候很详细,就会说很多话,“多言则气乏”,有一段时间总是感觉提不起来气,要深呼吸一下才舒服,说话也中气不足,不想说话,说话都觉得累。也就是中医说的“懒言少气,声低气短”,就是气虚的典型症状。我就单用黄芪50g左右煎汤,连喝两三天后,懒言少气,声低气短的症状就没有了,精神也变好了。不愧为“补气之长”!但我平时肠胃就有点小问题,舌苔根部常是白腻的,有时候也容易腹胀。喝黄芪水那几天,虽然气虚的症状没有了,但却出现了腹胀。当然,这个腹胀不一定是黄芪导致的,也可能是我饮食不节所致。《本草害利》说:“黄芪极滞胃口,胸胃不宽,肠胃有积滞者勿用。”确实是,如果气虚明显,肠胃又有积滞的人,就不适合单独用黄芪,应该加少许行气消积的药,可以配伍木香、陈皮之类的,比如张锡纯喜欢用黄芪配伍莪术。我在南中医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曾经试过大剂量的黄芪配伍小剂量的莪术,喝了之后,确实胃口大开。应用指针《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其中“痈疽、久败疮、大风痢疾、小儿百病”是主治疾病,“排脓止痛、补虚”是其功效。后世医家又增加了许多黄芪所主治的疾病,比如“糖尿病”、“难产”、“痹症”、“过敏性疾病”等。其实无论是什么病,都是用的黄芪补气的功效,自然就能治疗气虚导致的各种病症。黄芪的应用指针就是气虚。主要表现在脉的波幅减小--脉弱。气虚症状比较明显的,可能会出现神疲乏力,懒言少气,声低气短,容易感冒等症状。也可以参考黄煌的药证理论,黄芪体质的人表现为: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舌质淡胖,体型肥胖等。配伍黄芪主要是补气,配伍人参、白术可以增强补气功效;配伍当归可补气生血;配伍玄参、麦冬、生地、知母可补气滋阴;配白芷、皂角刺、乳香、没药、金银花可以托毒排脓敛疮;配伍红花、桃仁可以补气活血;配伍牡蛎、浮小麦可以补气敛汗;配伍生地榆、三七还可以止崩漏出血.......注意黄芪部长虽然擅长补气,擅长搞活经济,但使用的时候也要谨慎,黄芪容易导致腹胀就不用说了;黄芪还可能会导致腹泻,我老师就遇到过服用黄芪导致腹泻的;也有的人会对黄芪过敏,服用含有黄芪的药后,会皮肤瘙痒。特别提醒:美好的一天开始啦,希望小叔的文章能够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小叔文章分享的方子一定要在大夫指导下服用哦,后果自负哦。由于精力能力有限,留言不能全部回复,请原谅小叔。愿你成为自己的神医。福利来啦: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