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唐伟华,男,年出生,四川岳池县人。家世业医,幼承家学,师承其父在中先生,习内妇儿科。并问道针灸名家杨景成先生(针灸大师承淡安弟子)。20世纪60年代,赴成都中医学院,在文琢之先生门下进修外科,尔后悬壶乡里,年未而立,医名渐起。其躬耕杏林五十余载,善于就地取材,以简便廉验之法治各科疾病,立竿见影,屡起沉疴,充分展现了传统中医的魅力。
案1李君远泽,年甫四十,中和人氏。
暑天庭院露宿,清晨醒来,项强面绷,以手搓之,欲缓绷急。其妻见而惊曰:“尔口鼻?矣!”遂对镜自视,乃知已患面瘫,即求某医。治疗近月,面瘫如故。乃于年7月21日,来就余诊。
见其鼻柱右?,上唇右斜,下唇左斜,左目下睑外翻,闭合不利,左眼外观,小于右眼。嘱皱额头,左侧无纹。诊脉间又谓余曰:“左侧颈肌绷紧,面唇麻木及舌,食不知味,且漏汤饭,进食或活动均易汗出。”舌尖红苔薄白,脉浮缓。此面瘫也,乃风邪中于面部阳明、少阳络脉所致。
治当祛风通络。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处方:粉葛根30g,桂枝15g,白芍15g,防风15g,僵蚕15g,秦艽15g,南星15g,甘草6g,大枣3枚,生姜4片。水煎温服。取汗忌风。
因畏惧电冲击疗法,故采用针刺法。取左侧地仓、颊车、下关、迎香、牵正、攒竹、四白、风池,右侧合谷,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初次针刺,并取左侧太阳,点刺放血。
二诊(7月23日):上方服后,未曾汗出,诸症改善不显。前方加减再进。嘱其卧床取汗。
处方:葛根30g,桂枝15g,白芍15g,防风15g,柴胡15g,半夏15g,南星15g,秦艽15g,陈皮15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温服。
针刺处方同上,每日1次。
三诊(7月25日):上方服后,啜热粥一碗,卧床温覆,头身汗出。今日来诊,用毛巾遮蔽头面,以避风吹。见口鼻已正,两眼大小基本相当,皱额时患侧已现浅纹。舌红苔薄白,脉浮缓。前方加入祛痰通络之品。
处方: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5g,南星15g,粉葛根30g,桂枝15g,白芍15g,黄芪20g,白芷15g,防风15g,秦艽15g,竹茹10g,石菖蒲10g,甘草6g,生姜10g。水煎温服。
针刺处方同上。
四诊(7月27日):口眼基本复原,抬眉额纹均显,唯上唇微有麻木。舌淡苔薄黄,脉浮缓。气血未复,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益气养血善后。
处方:黄芪30g,*参15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5g,南星15g,半夏15g,防风15g,白芷15g,陈皮15g,桂枝15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2剂,水煎温服。
未再针灸。
案2况艳,女,年十三,住中和一村。年10月4日初诊。
面瘫2日,口鼻左斜,进食漏汤掉饭,漱口漏水。嘱其皱额,右侧额纹消失,不能抬眉,右眼闭合露睛,右侧鼻唇沟变浅,不能鼓腮、吹哨,右耳下乳突疼痛,头昏恶风。舌红苔薄白,脉弦缓。此风寒中于面部经络,治当辛散风寒。
处方:葛根24g,麻黄10g,桂枝12g,白芍12g,秦艽12g,防风12g,柴胡12g,僵蚕15g,当归15g,南星12g,白芷12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水煎温服。嘱卧床取汗,避风寒。
针灸处方:取右侧颊车-地仓、牵正-迎香两组腧穴,用经络电冲击疗法治疗,方法同例一。并于右耳下乳突处,用皮肤针叩刺出血,拔罐5分钟。
二诊(10月6日):上方服后,上身汗出,并电冲击治疗2次,面瘫大有好转。再拟益气养血、祛风通络之剂。
处方:黄芪24g,当归15g,白芍15g,桂枝15g,葛根30g,僵蚕15g,钩藤15g,白芷15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秦艽10g。2剂,水煎温服。
针灸处方同上,右耳下乳突处不再拔罐。
三诊(10月11日):口眼大致端正,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上方去秦艽、钩藤,加天麻15g,南星10g。水煎温服。针灸如前。
此女服药4剂,经络电冲击疗法治疗8次而愈。
按:《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经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可见面瘫一病,乃因正气亏虚,而后感受风寒之邪所致。正如《黄帝内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盖风邪夹寒,袭于头面部,以致三阳(阳明、少阳为主)经气,运行失常,气血违和,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斯病。
初期多兼项强面绷,或头痛耳痛,恶风畏寒(或微恶风寒),易汗出,或无汗等见症。故首当表散风寒,逐邪外出。案2见头昏恶风,并无汗出,故均用葛根汤加味治之。方中麻黄、桂枝、防风,祛太阳风寒;葛根、白芷,祛阳明风寒,葛根犹可缓解头项强痛、面肌绷紧;柴胡疏利少阳经气,透邪外出;南星、僵蚕,祛逐风痰;姜、枣调和营卫;或加秦艽,祛风舒筋。案1病将及月,进食、活动,均易汗出。故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肌透表,舒筋解痉。两方服后,均需汗出,谨避风寒。待其风邪减退,渐加益气养血之品,以利疾病恢复。
所取诸穴,均为治疗面瘫常用穴位,而以阳明经穴为主。采用经络电冲击疗法,非独有针刺之效,且能产生节奏性拉动,对面瘫恢复,尤为快捷。
本文节选自《悬壶杂记2·内科病医案集》。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悬壶杂记2·内科病医案集》,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悬壶杂记》之二,乃民间铁杆中医唐伟华老先生的内科病医案集。作者躬耕杏林五十余载,所记病历,满架盈箱。为裨益后学,将常见病、多发病,疗效彰著者,治法有别者,奇异罕见者,以及临证有悟者,另册录出,作为经验;对初服方药,病情不减,再审脉症,细究病因,乃得癥结,而获治愈者,亦不避纰漏,实录全程,以期读者勿再重蹈其误。书中载内科疾病54种,选案例。有复方愈大病、偏方痊危疾,亦有临证思考、用药心得,原汁原味地呈现了传统中医的绝活儿与魅力。
END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自《悬壶杂记2·内科病医案集》,唐伟华著。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欢迎投稿唠嗑。●新书资讯
《读案知医——在鲜活的案例中理解中医》●国医大师周仲瑛教你如何针对脏腑病位选药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