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相信一些喜欢养生的人士对它的印象很深刻了,养生保健又能祛病,价格亲民,深受大众青睐,很多家庭都会拿它代茶饮,一起来了解黄芪有哪些作用吧。
黄芪,被称作“补药之王”,生长在干旱缺水的内蒙,西北地区,根系发达,深入土层,能充分从地下吸收养分,所以黄芪又被称作“百本”,有以气为本,化生百态之意。也就是说黄芪是补药之长,有补益,补虚,延缓人体衰老之能。
黄芪是药食同源食材,用途广泛,既可治疗疾病,又可养生保健,还可病后康复,是药膳食疗的常客。如问题中提到的坚持用黄芪泡水一个月,会有补中健脾功效,但用量不要太大,每天6g以内即可,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黄芪中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等营养物质,具有补气升阳,补气止汗,补气活血,补气生血,补气利水功效。比如这4大功效:
(1)脾气不足。黄芪就长在土里,归脾经,所以有补益脾气功效,出现食欲不振,四肢倦怠,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时都可以应用黄芪,配伍/单用效果都不错,以灸黄芪最佳。
(2)肺气不足。当身体出现自汗,多汗,咳喘,容易感冒等症状可以考虑黄芪的作用。
(3)气虚水肿。气,是生命循环的基础。气虚推动力不足,就会引起尿储留,水肿等。
(4)缓解糖尿病,黄芪有降压的作用,调节血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辅助用药,黄芪同时具有抗菌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的食用禁忌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温馨提示:《滋补在线》很多内容都是原创,也有一些内容是转载,如有推广的内容侵权请您留言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