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榆林过大年,子洲鸡年乐翻天。春节期间,为了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打造不一样的新年体验,子洲县精心组织筹划了一系列的春节文艺文化活动,一个亮点、四台文艺晚会、五个展示、八个乡村文化活动点、九支秧歌队,为您奉献一道道丰盛的新春文化大餐。
看点一:
锣鼓铿锵,裙飞扇舞,九支秧歌队扭出国泰民安的好心情,扭出幸福安康的欢乐年。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黄土高原上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每逢节日的时候,便会组织团队集体扭秧歌,主要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大秧歌,是一种在广场上进行的集体性歌舞活动,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并伴有旱船、跑驴等社火节目。“踢场子”秧歌,参加人数为偶数,成双成对,男待彩扇,女舞彩绸,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秧歌汇演,是数支秧歌队集中进行表演的一种方式,舞蹈动作丰富,步调整齐,彩绸飞舞,彩扇翻腾,豪迈粗扩,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
看点二:
嘹亮而不失悠扬、铿锵而兼备婉转的子洲百人唢呐,将子洲汉子坦荡无私、宽广浑厚的性情,子洲女子缠绵悱恻、柔肠百转的情怀展现地淋漓尽致。
陕北唢呐是黄土地的精灵,千百年来一直回响在梁峁起伏的沟沟岔岔、坡坡洼洼。它以明亮宏厚、舒展挺拔的音色,婉转千回、奔腾不息的韵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子洲唢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演奏艺术人才。近年来,子洲的众多民间唢呐高手将传统演奏与新的艺技相结合,在继承与发扬上下功夫,使子洲唢呐更加声名远扬,享有“中国唢呐在陕北,陕北唢呐在子洲”的美誉。
看点三:
璀璨夺目的民间艺术,让您悉数领略陕北民俗的别样风情。
子洲是从绥德、清涧、米脂、横山四县划地而建县,因此荟萃了陕北各县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璀璨夺目,在陕北非常具有代表性。陕北腰鼓也称花鼓,节奏欢快、风格粗犷,犹如塞上战马疾驰嘶鸣;陕北小场,有二人场、三人场、四人场、八人场,男角俗称“挎鼓子”的,女角俗称“包头”的。在欢快的锣鼓唢呐声中,男女角扭摆,走动,跳跃;陕北说书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说唱艺术,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书词爱憎分明,语言质朴易懂,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跑旱船、骑毛驴、张公背张婆等文艺“杂耍”,用一个“耍”字道出了陕北人民面对苦焦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
看点四:
中心广场迎春“中国梦”灯展
精心布置的造型灯和艺术灯,形态各异、色彩亮丽,将子洲装扮成了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不夜城”,让您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文图//杜娜、付宏丽、高宁、吴嘎
制作:艾朵朵
总编辑:张生刚本期编辑:艾朵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