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神农本草经》称戴糁,《本草纲目》称黄芪,李时珍说,耆是长的意思,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称黄芪。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医生,名叫戴糁,谦和厚道,乐于助人。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尊之曰“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利水消肿、补血活血的草药称为“黄芪”。
《旧唐书·方技传》记载,唐朝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病情一天比一天重,众医束手无策。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绕,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开口说话。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调理,太后便康复了。
著名学者胡适原本对中医有些偏见,却对黄芪倍加推崇。年秋天,胡适因水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吃了不少西药,却总不见好,后来幸得民国初期的北京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采用超大剂量的黄芪、*参治疗,其病迅速痊愈。陆仲安非常擅长用黄芪,人称“陆黄芪”。时隔不久,胡适的友人患水肿,肿到两眼都睁不开,又是陆仲安先生重用黄芪等药,不出百日便治好了。从那时起,“洋气”的胡适先生便对中药黄芪青睐有加。中年以后,胡适更是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
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具有升发之性,为补气之圣药,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可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补血活血等。补气升阳宜制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经常用以食疗的中药之一,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说法。黄芪适合身体衰弱、脉细无力、免疫力低的人食用,煎汤、浸酒、入菜肴等均可。但表实邪盛、阴虚阳亢、感冒及经期不适合吃黄芪。
黄芪鸡汁粥:母鸡1只(重约~克)、黄芪15克、粳米克。先将母鸡去毛及内脏、剖洗干净,浓煎为鸡汁;取黄芪15克水煎2次取汁,加适量鸡汤及梗米克共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益气血,填精髓,补气升阳,固表止汗。适用于久病体虚、气血双虚的贫血、乏力、自汗者。
黄芪蜜粥:黄芪10克,大米克,蜂蜜适量。将黄芪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蜂蜜,再煮一、二沸即成,温热饮服,每日1~2剂,7日为1疗程,连续1。2疗程。可补气润肠,健脾升阳。适用于气虚便秘。
参芪祛湿粥:黄芪15克,*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湿盛带来的身体不适。
黄芪内金粥:生黄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7克,金橘饼1个,糯米80克。将生黄芪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消食和胃。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
黄芪鸡:黄芪30克,陈皮15克,肉桂12克,公鸡1只。将中药用纱布包好,与公鸡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炖熟,食盐调味,吃肉喝汤。调养躯体疲劳、体力下降者。
黄芪煨乌鸡:乌骨鸡1只,去毛及内杂,洗净,将黄芪50克放鸡腹内,投入砂锅,加水及少许姜、葱、盐,煨熟后分次吃鸡喝汤。适于病后体虚,血虚头晕,肾虚遗精,步行乏力中气下陷所致内脏下垂,白带过多,月经不调者。
芪草炖乌鸡:雌乌鸡1只,黄芪30~60克,冬虫夏草2枚。乌鸡出去内脏,去毛洗净后放入黄芪、冬虫夏草,以大火煮开,再继续用小火煨炖,熟后再调味即可。吃肉喝汤。健脾益气,补虚填精,适用于慢性肝病的患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的者食用最宜。
黄芪炖乳鸽:黄芪30克,淮山药30克,茯苓30克,乳鸽1只。以上四物共放炖盅内,加水~毫升,隔水炖2小时,加入盐、味精调味。益气补肺,固表定喘。每隔3~5日服食1次,可常服。可治疗支气管哮喘;
黄芪杞子炖子鸽:黄芪30克,柏子30克,子鸽1只。鸽子用水溺死,烫去毛及内脏,加水,三物同煮至鸽肉熟,调味食鸽肉、杞子,饮汤。每周2次,连服3周。适用于心脾两亏的阳痿男人。
何首乌黄芪鸡蛋煲:何首乌60克,黄芪、茯苓各20~30克,丸鸡蛋2个,六味地黄少许。加水毫升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约5分钟。吃蛋饮汤,早晚各服一次。补肝滋肾,适用于气血虚体引起的须发早白、脱发过多、未老先衰,对“虚不受补”者疗效更佳
当归黄芪羊肉羹:当归、黄芪、*参各25克,羊肉克,生姜25克(切片)等。当归、黄芪、*参用纱布包扎好;羊肉洗干净,切成小块,入沸水锅里焯去血水,与3味中药同置一个砂锅里,加水适量,煨至羊肉将烂时,放入生姜和食盐,再煨至羊肉烂熟,去除药包,吃肉喝汤。具有补气养血,强身健体的功效。适用于病后、产后气血虚弱,营养不良,贫血等症。
芪归羊肉汤:黄芪30克,当归10克,羊肉克,调味品适量。将诸药择净,布包;羊肉洗净,切块,与药包、调味品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文火炖熟服食,每3日1次,连续服5次。此药膳适合体质偏寒,气血双亏且皮肤瘙痒的老人服食。
参芪清蒸羊肉:熟羊肋条肉克,*参15克,黄芪15克,水发香菇1个,玉兰片3片。*参、黄芪切片,煎取浓汁。羊肉切片,放入大碗,入玉兰片、香菇、调料及*参、黄芪浓缩液,用盘扣住,在旺火上蒸30分钟即可。每天服2次,早晚各1次,连续服食15~20天。温中益气、健脾利水,气血双补。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倦体乏力、食少口渴、贫血、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消渴、遗精、小便频数等症。
黄芪鲤鱼汤:鲤鱼克(1尾)、黄芪30克、赤小豆30克、砂仁10克、生姜10克。以适量水煎诸药30分钟,之后,将已去内脏并洗净的鲤鱼入药同煎,不得入盐,沸后以文火炖40分钟。吃鱼喝汤,每日或隔日1剂。益气,活血,利水,和胃。主治肾病综合征。
芪枣合汤:黄芪15~30克、大枣10克、百合30克一起下锅炖30~40分钟,连汤带料一起食用,每周吃1~2次。补血补气、健胃补脾、滋阴养肺,用于气血两虚,缓解乏力、怕冷,滋润皮肤。
黄芪枸杞红枣茶:黄芪15克,枸杞10克,红枣两枚水煎服用。适于气血两虚、脾胃虚弱、疲乏无力、手脚冰冷、食少便溏及体虚多汗等。
--------------------------------------------
------------------------------
中医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