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出伏,周日处暑。“三伏天”离去,意味着暑热之气将渐行渐远。
这个时候该如何养生?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陈意教授说给你听。
提前“备战”秋乏每天多睡一小时
处暑,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建议调整起居,保证睡眠充足,每天晚上最好10点前入睡,比平时多睡1小时,以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处暑后,不少人会出现乏力的现象。这是因为夏季炎热的气候,使人消耗太多热量。如,长时间大量出汗会使盐分代谢失调,胃肠功能相应减弱,睡眠也往往不充足。处暑时,人体开始修整,准备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会产生疲劳。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处暑后入秋,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
每天多睡1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神清气爽,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更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提早入睡,并坚持午睡,可大大改善症状。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也好的。
中医有个子午觉的概念,子时指的是23点至凌晨1点,正子时为0点;午时指的是日中,即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正午时为中午12点。研究发现,凌晨0点至4点,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对老年人来说,睡好子午觉既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又符合养生道理;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乏”的出现。
吃酸不吃辣吃果不吃瓜
处暑过后,天气仍是湿热,从养生的角度讲,建议吃些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茯苓等。此外,经过一个暑热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不佳。不建议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处暑的后半段,天气渐渐干燥。中医认为,此时肺经当值,应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吃酸不吃辣。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秋季正需要固护肺阴。因此,不建议吃辛辣及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我国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吃“果”不吃“瓜”。民间有句俗语叫“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之品,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要适可而止。果类可以多吃,如梨、苹果等。
处暑菱角最好水果首推吃梨
民谚有云“一场秋雨一场凉”,随着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湿度逐渐下降,人们喉咙和皮肤开始变得干燥,这个时候吃点老菱角最合适。中医认为,菱角补脾健胃,健力益气,且处暑前后,菱角嫩脆香甜,营养丰富,确实是吃菱角的好时机。除了菱角,还可以吃些百合,有润肺止咳、清热润燥的功效。
在诸多的时令水果中,梨最好。梨祛暑润燥胜却其他水果无数,处暑吃梨能利尿通便、缓解秋燥。另外,葡萄也是很好的时令水果,有益气补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
芹菜、荸荠作为应季的蔬菜,大家也不妨多吃点。芹菜有平肝清热、除烦消肿、健胃利血、润肺止咳等功效;新鲜的荸荠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作用,适宜秋季食用。
鸭子祛暑补虚体质虚寒者慎食鸭血
处暑日,很多地方都有吃鸭子的传统。鸭子是“鸡鸭鱼肉”四大荤之一,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烟酸等,是一种适于滋补的美味佳肴。鸭肉性寒,味甘,归脾、胃、肺、肾经,具有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清热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民间认为鸭子是“补虚劳的圣药”。
鸭肝,其性温,味甘、苦,归肝经,具有补肝、明目、养血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贫血和常在计算机前工作的人食用。不过,动物肝不宜多食,否则,易摄入太多的胆固醇。
鸭血,其性寒,味咸,有补血、解毒之功效,可以清除体内污垢,被称为人体污物的“清道夫”,非常适合贫血患者、老人、妇女。夏秋季吃鸭血,既能补充暑热之下大量消耗的营养,又可祛暑。当然,鸭血也不宜多食,尤其是体质虚寒、受凉不适者应慎食。
七款处暑食疗方周末在家做起来
结合处暑的节气特点,陈意教授推荐了七款食疗方,有菜有汤,还有羹和果蔬汁,大家不妨趁这个周末在家动手做起来——
清蒸山药鸭
原料:鸭1只(重约克),山药克,白菜克,盐5克,黄酒10克,味精适量,葱10克,生姜5克,鲜汤克,大茴香适量。
做法:先将鸭剁成3厘米大小的方块,鸭脯面朝下码放在大碗内;将白菜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山药刮去皮,切成滚刀块。将白菜和山药均用沸水烫过,放在鸭块上面;加葱段、生姜片、大茴香、黄酒、盐、味精,再放少许鲜汤,上笼用旺火蒸透,然后合在大碗内。炒锅上旺火,加入原汁、鲜汤、盐、味精、黄酒,调好味,煮沸浇在鸭碗中即成。
功效:清淡可口,补气健脾,养阴生津。
菱角烧豆腐
原料:鲜菱角克,嫩豆腐2块,盐、味精、葱花、湿淀粉、酱油、植物油、鲜汤、麻油各适量。
做法:先将菱角去壳去皮,洗净,大的切成两块;豆腐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沸水锅内略焯后沥去水;炒锅上火,放油烧热,下入葱花煸炒,倒入鲜汤,加入菱角、豆腐,放入盐、味精、酱油,加盖焖约3分钟,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起锅装入汤盘内即可。
功效:豆腐鲜嫩,菱角香糯,汤浓味醇,益气健脾。
百合雪梨羹
原料:百合15克,荸荠3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去杂洗净,荸荠洗净去皮捣烂;雪梨洗净去核切碎;将百合、荸荠、雪梨同放入铝锅中,加水及冰糖适量,烧煮至百合熟透入味即成。
功效:润肺清热化痰。
冬瓜黑鱼汤
原料:黑鱼1尾(重约克),冬瓜克,盐、黄酒、胡椒粉、白糖、葱段、生姜片、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先将冬瓜洗净切片;将黑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切段,下油锅稍煎,再加清水适量,然后加入冬瓜片、黄酒、盐、白糖、葱段、生姜片,煮至鱼熟瓜烂,拣出葱段、生姜片,加入胡椒粉调味,烧一会儿即可。
功效:清淡味鲜,健脾开胃。
雪梨番茄汁
原料:大雪梨2个,番茄克。
做法:先将雪梨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凉开水适量,淹没雪梨片,浸泡半天,与洗净去皮、蒂的番茄一同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汁喝。
功效:味甜可口,清热除烦,滋阴养血。
雪梨百合饮
原料:雪梨1个,百合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雪梨洗净,去皮和核,切成小块;百合洗净,一起放锅中,加水煮沸,放入冰糖适量,炖40分钟即可。
功效:洁白甘润,清心安神。
麦芽消食饮
原料:大麦芽30克,谷芽20克,神曲15克。
做法:将大麦芽、谷芽、神曲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即成。每日早晚分饮。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和中,特别适合小儿食积。
记者:都市快报葛丹娣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
责编:陈雨笛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