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抗生素的功与过无抗时代下,水产养殖 [复制链接]

1#
腾氏水产商务网报道:

抗生素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不陌生,我们的生活也到处可见它的存在,比如人生病了,食用抗生素有利于我们早些痊愈,水产养殖业使用抗生素,主要是专门作为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目的是为了确保和提高渔产量。其中抗生素有很多类别:常用的有土霉素、青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它是作为饲料添加剂,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作出了主要贡献。

一、抗生素促进水产养殖的发展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许多水产疾病的发生,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抗生素对水产养殖的积极方面有以下几点:

1、防治疾病的效果显著

水生动物疾病有许多是由于致病性细菌、真菌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感染引起的,利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杀灭这些致病微生物,抗生素的应用使得水产养殖上许多暴发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是抗生素在水产上得以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

2、促进水产品健康生长

大量研究证明,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改善水生动物的肠道状况,如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肠道的有效吸收面积增加等。这些变化能够更加有利于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研究发现,在生产中投喂含某些抗生素的饵料可以减少肠道微生物的产氨量,减少养殖对象用于维持氨引起的代谢增强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使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用于生长。

3、节约营养成分

抗生素在水产的使用可以减少养殖对象对维生素、氨基酸以及矿物质的需求。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节约维生素B1、B2、B6、烟酸、生物素等营养成分。

二、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影响

现如今,随着抗生素的品种多样化及不断被广泛应用,养殖户长期在饲料中添加,会导致细菌与药物长期接触,造成耐药性的产生、耐药程度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现象。“抗生素鱼”的概念也因此而来,是指在养殖过程中被渔民喂养了抗生素的鱼,这些鱼因为体内残留有抗生素类药物,容易使使用者产生耐药性,并可危害环境,对人体还有致癌、致畸变等健康危害。全国政协委员沈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水产养殖业高度发展的同时,水产养殖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至今屡见不鲜,不仅影响食品安全影响人类健康,也对水体环境造成破坏,亟待治理。”

早在年,当时多宝鱼事件在上海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吃多宝鱼等于在吃抗生素!"一些地方食物药品监管部门从市场上销售的多宝鱼中检测到大量抗生素的残留。在年7月29日,江宁区市场监管局公布的检测结果就显示,他们在东山第一农贸市场抽检的鲜活水产品有两个批次不合格,分别为泥鳅和黑鱼含有不得检出物质氧氟沙星,含量为48.2微克每公斤和18.4微克每公斤。

钟南山也曾在一篇为《中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的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地表中含有68种抗生素,且浓度较高,排在前几位的是磺胺类、喹诺酮和头孢菌类,其中抗生素在珠江、黄浦江等地检出频率高达%。也举出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广州石井河的一个水段,曾检出磺胺类药物浓度达到纳克/升,是相关规定上线的十倍多,如果喝了这些地方的水,就像吃了药,细菌对磺胺的耐药性会越来越高。另外,被抗生素污染的非水源地水体通过生态循环仍有导致人体细菌耐药性增大的可能,钟南山认为目前我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事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生素是用来治病的,由于致病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使抗生素的药效越来越低,使用标准给药剂量已经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甚至完全无效,也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影响,其中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1、增加细菌耐药性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一旦发病将无药可用,造成养殖失败。肝脏在动物体内起着转化和分解的作用,抗生素的频繁使用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鱼类中后期肝脏发白、糜烂,从而引发一系列肝脏问题,间接影响被实用人体的健康。

2、引起动物免疫机能下降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摧毁免疫系统,更易生病。鱼类有超过80%的免疫功能是建构在肠道中的益生菌平衡上,而抗生素的滥用会严重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摧毁大量的益生菌群,从而影响鱼类的免疫系统。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损伤鱼类的消化系统。

3、水产品药物残留,威胁人类健康

部分抗生素以母体或者其代谢物的形式残留在水产品体内,给食品安全造成隐患。被动食用抗生素后,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为逃避药物,会不断地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等人们真的患病时,抗生素便会失去原有的效能,这是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其次,抗生素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尤其是对婴幼儿危害更大。

4、造成水体污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饮用水安全。水体中含有大量有益生物菌,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这些菌群起着调节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鱼类肠道内也有相应数量的消化菌类,而大量长期服用抗生素会对这些有益微生物造成一定影响,抑制和杀灭部分有益菌,使得水体中机体内菌群失衡,会破坏对虾以及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降低对虾免疫力,不利于水产品的生长环境,破坏水体稳定性。

三、食品安全管控对抗生素使用的影响

年第九期美国科学院院报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数据表明,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为16.2万吨,除48%为人用抗生素外,52%皆为兽用抗生素,含水产养殖用。

为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农业部近几年不断加大兽药风险评估和安全再评价工作力度,在-年,共禁止了8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即年禁止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人兽共用抗菌药物用于食品动物,年禁止非泼罗尼用于食品动物,年禁止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年)》,启动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严格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兽药审批监管力度。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兽用抗菌药使用量“零增长”。

四、禁抗时代水产养殖如何应对?1、防”比“治”更加重要

动物之所以发病,是由于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同人类对抗“新冠”病毒一样,身体自身抵抗力强的年轻人相对于中老年人更不易感染新冠病毒,即使感染,其病症也较轻,且80%的年轻人通过补充营养,加强休息,能够自愈。而本身具有一些基础疾病或是抵抗力较弱的人,在面对疾病时,则后果更加严重,治疗起来更加艰难。

适宜的生长环境是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前提,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生活环境较为开放,更易受到外界自然天气和人为的干扰,适宜的水体条件(如水温、溶氧、氨氮、pH、重金属、藻类等),好的养殖管理方案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鱼类健康。

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是让动物有一个坚强的体魄,能够抵抗大多数疾病的侵袭。绝大多数的养殖鱼类均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要食物来源,因而,饲料配方的研究就变得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饲料配方是应该不断变动的,它不但要随着动物品种、日龄的改变而改变,还要随着季节、饲粮的不同而不同,要兼顾营养与适口性。

其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饲养方法也非常重要,不同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可以直接影响鱼类对饲料的摄食量和消化吸收。一次性的大量投喂,不仅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还会影响水体健康,此外,一些发霉的饲料也会影响鱼类的健康,导致鱼类发生疾病。

2、寻找抗生素替代方案

没有了抗生素来防治疾病,无抗时代怎么找出替抗方案呢?目前,抗生素的替代品大约有十种(如抗菌肽、溶菌酶、中草药、植物精油、噬菌体、益生菌等、抗体、菌影、群体感应和生物被膜抑制剂、开发新型抗生素或抗生素新剂型等),而市场上经常使用的可能就有4~5种(如抗菌肽、中草药、益生菌等)。

此外,许多绿色天然添加剂也被尝试使用,作为替代抗生素的方案之一。“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动物营养与保健,调整饲料营养设计,选用新型绿色添加剂产品。”刘宗平说。这就为我们指出一条明路,我们可以用饲料添加剂来显著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抵抗力,预防疾病,常见的有中草药、胆汁酸、酵母细胞壁、活菌制剂等,我们也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我们不可否认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但其利弊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因此,为了人类的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充分科学、公正地认识抗生素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利和弊。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拒绝“抗生素鱼”,这就要求我们要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在使用药物的养殖水产品在休药期内不得用于人类食品消费,严格遵守休药期,可以有效避免药物残留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

五、水产养殖业的饲料可用替抗物01无抗进行中

由于抗生素对于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影响,减抗无抗势在必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号中规定,从年1月1日开始,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

其中“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主要是包括了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因此,这个公告也被认为是农业农村部实施全面“禁抗”的公告。

02水产养殖中的抗生素

水产养殖业中使用的抗生素并不少见,主要为水产养殖中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和提高渔产量。

在水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集中在两个环节。一是在饲料生产环节,企业向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目的是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第二个环节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添加使用抗生素,通常采用拌料、泼洒等多种方式,使用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疫病。

土霉素、喹酸和喹诺酮类是在鱼类养殖中经常使用的抗生素。将部分抗生素长期低剂量添加在动物饲料中,具有预防疾病、改善营养物质代谢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效果。

弊大于利

虽然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但其利弊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了人类的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拒绝使用抗生素。因此,寻找和研发更加安全可靠,能促进维持水产动物肠道菌群平衡、减轻养殖自身污染、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替代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替代物。

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一定要满足的条件

1、安全有保障,对动物和使用者无毒害作用、无残留;

2、具有稳定的抗菌能力且不会对动物体内的益生菌起到杀灭作用,对致病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3、对环境和胃消化酶的耐受能力强,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活性保证活性的稳定,能够顺利进入肠道发挥作用;

4、能够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

5、不与饲料其它化学组分产生拮抗作用。

03几种饲用抗生素替代物1、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类制剂,以干粉为主。

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水产动物饲料中,通过改善养殖动物内外微生态平衡,可以促使养殖水体和水产动物机体内形成有益微生物群,从而促进生长,改良水质,增强动物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

光合细菌

2、抗菌肽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碱性多肽类物质,如鱼类的粘液就广泛分布。抗菌肽具有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能力,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加入一定量抗菌肽,可在促进水产动物肠道发育,维持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提高消化酶活力、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能力等方面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

与抗生素相比,抗菌肽不仅有以上的作用,还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已经被国内外众多企业研发成功,并在水产养殖中进行了实践应用,表明其具有保护和改善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提高生产性能等作用,是有较大应用潜能的绿色饲料添加剂。但还存在如天然抗菌肽含量少,分离纯化难度大,化学合成成本高等限制因素。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用于鱼类饲料添加剂的抗菌肽多为天蚕素、表面活性素等。但是要注意抗菌肽的添加量与作用效果并非呈正相关的关系,甚至高剂量会抑制生长或其他指标,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

3、中草药

中草药用于防治水产养殖病害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淡水养殖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草药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残留、无抗药性、双向调节性、促进免疫等优点。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加工提取等工艺制成的饲料添加剂,纯天然,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兼具药物和营养双重功能,中草药既可单味添加,也可复方添加;可以原料药添加,也可以提取物添加,但主要以复方,原料经烘干粉碎使用。

黄芪

4、酸化剂

酸化剂是一种调节饲料酸结合力的添加剂,酸化剂的酸化作用主要是指酸化剂进入动物肠道后游离出大量氢离子,在肠胃内起到中和作用,从而达到降低pH的效果。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可以改善胃功能,减缓胃排空速率,促进胰酶产生同时提高其活性,达到提高消化率的目的。

酸化剂(粉末)

5、植物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提取分离制得的含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的产品。植物提取物成分复杂,其主要活性物质包括甙、多糖、多酚、萜类、酸、黄酮、生物碱等,能够调节动物肠道健康,提高机体抗氧化力和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金银花

“饲料禁抗”是挑战,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随着农业农村部第号公告的正式发布与逐步实施,无抗时代在我国正式来临,饲料和养殖行业应加大科技创新,适应转变,升级转型,研发新型饲料产品。

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水产先声,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tengshishuichan88(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