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着王石和英国公投哈哈大笑,我们最终还是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业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这是新世相的第篇文章

先不说王石和英国脱欧,先说件往事。

我小时候,全社会都在流行“脑筋急转弯”。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我身边父母中流行给孩子看“脑筋急转弯”,出现了很多以此为主题的学校比赛和培训,也出版了很多书,骄傲的父母会到处跟人炫耀“自己的孩子每个都能答出来”。那时候大家都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急智,从升学考试到数学竞赛,很多问题都是脑筋急转弯,甚至出现了被追捧一时的神童。

但很快,这种风潮就过去了,后来听说,那时候出现了很多孩子,他们不愿意正经讨论任何话题,每一句话都会用脑筋急转弯来理解,结果在学校里遇到了很多问题。作为一个脑子慢半拍的孩子,我后来还有点庆幸。

这几天我发现,我们整个社会都进入了一种脑筋急转弯中不能自拔。

几乎每件大事发生后,我们都会进入一个“等待段子出现”的状态。事件开始就像掉下一只靴子,直到一个金段子出现,另一只靴子才“咚”一声落地,人们对事件的舆论才算圆满。而这些段子,看起来就是脑筋急转弯,古怪,出人意料,让人哈哈大笑。

王石和田朴珺当年恋情曝光,直到“王的女人”这个词被一家都市报创造出来,靴子终于落了地。这件事的靴子在“活菩萨”这个比喻出现以后才落地。

对“英国脱欧”这个听上去很“国际时政”的无聊话题,人们最终也从段子里找到了普遍兴趣。它的第二只靴子是那个流传最广的欧盟红包群的比喻,用最基本而浅白的方法比喻了事情的来由和走向,它们在微博和朋友圈广泛流传,连“我们的父母”也都加入进来。

有一个理论叫“社交货币”,是说谈论热门话题可以帮我们在社交活动中获得归属感与认同感。王的女人和红烧肉,活菩萨和红包群,就是其中面值很高的货币,它具备公共性、幽默感、有情节、有价值,是朋友圈的“优质谈资”,人们渴望通过这种谈论来塑造更为理想的个人形象:风趣、博学、关心时事。

在注意力被各种信息争夺的年代,拥有一个“段子”的信息就有了传播上的生杀大权。这一点在微博上表现得格外明显,微博上的“神最右”就是这样,一些原本没有任何传播力的信息,因为一个转发者的一个段子,会突然爆发,吸引力超过很多重大事件。

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我们还是喜欢脑筋急转弯。

下一个问题是,当我们对某件事一知半解的时候,我们应该谈论它吗?

我更倾向于认为,微博和朋友圈里人们主动转发段子的行为,不是一种信息交流,而是一种社交手段。它就像人们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打卡签到”,满足了“我也处于这个正在变化的世界中”的参与感。

不仅仅是谈论脱欧这件事,我们经常用低成本的社交投入换取满足感:投入较少的精力,去粗略了解一个“热点”的发生,通过粗浅的谈论这个热点,获得必要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我们悼念一位不熟悉的歌手、使用一句并未打动自己的流行语、谈论一部没怎么看的热门剧,与转发一个脱欧的段子,都属于这一范畴。

但哈哈大笑之后,还是应该有突然沉静的思考。

段子不追求全貌,而追求抓住某个点使劲制造笑料,就好像你不能指望相声小品多么公允宽厚一样。段子给人的印象太深刻,它比整件事情的真相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一段时间之后,真相被忘记了,而段子却留了下来。结果,人们的记忆就跟着段子一起产生了偏差。

王石和万科股权之争最热闹之际,我看到人们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