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要怎么调理呢?
近期在诊所内,我们频繁地听到患者提及一些共同的困扰:食欲不振、口干口臭、皮肤过度油脂分泌,以及轻度运动后呼吸困难,甚至更偏好躺卧而非坐姿。
这些症状或可指向一个中医理论中的常见问题——脾气虚。
脾气虚,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医学中已有深入探讨。脾脏在中医里被认为是五脏六腑的“中枢”,它主管着消化、吸收、运输、转化及分泌等重要功能。若脾气虚弱,便可能引发气血不和,进而导致一系列的身体不适与疾病。
脾气虚了会怎样?
“身体不适,实则疾病之兆。”
现今,许多人可能尚未意识到,众多身体不适症状实际上与脾虚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脾被视为“后天之本”,一旦脾虚,身体气血运行即遭受阻滞,进而引发各种不适与疾病。
脾气虚,即脾气不足之症。正常情况下,脾气主升,唯有脾气正常升腾,方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输送至心、肺、头面等部位。随后,心与肺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以滋养全身。
那么,脾气虚要怎么调理呢?
脾气的特性是主升清,犹如气球由一楼升至二楼的轻盈,当脾气充足时,水谷精微得以顺利滋养面部。然而,一旦脾虚,脾气升清之力减弱,人体
便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疲乏无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口味寡淡;舌苔厚腻,口腔不清;口干少液,咽喉不适;身体发胖,体态臃肿。
更为显著的是,脾气虚者在进餐后腹胀感尤为明显。《黄帝内经》亦指出:“七十岁,脾气虚。”意味着随着年岁增长,老年人的消化能力逐渐自然衰退。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饮食更需谨慎选择。
蔡铁如主任,一位与脾胃病“打交道”多年的专家,深知脾气虚的普遍性。为此,她特地分享了一个实用小妙招,旨在帮助我们健脾补气、消食化痰,以应对这一常见问题。
脾气虚的代茶饮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术,是一味温燥之药,深得脾之喜爱,恰能满足脾在病理状态下的需求。它既能补气健脾,有效改善脾气虚引发的各种病理状况,又能消除因脾虚导致的湿浊内停、湿邪内阻的不良状况。
陈皮茶:将陈皮放入杯子中,随后加入开水进行冲泡,十分钟之后开盖去除渣滓,加入少量白糖就可以服用。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以缓解因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大便溏泄等不适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可应用陈皮代茶饮以辅助健脾理气。气虚证、阴虚证、吐血证、内有实热者慎服。
薏苡仁茶:可应用薏苡仁代茶饮辅助缓解体内湿气过重的症状。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可以缓解因脾虚引起的体内痰湿凝聚及水湿症状。但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黄芪红枣汤和黄芪糯米茶作为脾气虚的代茶饮。
黄芪红枣汤:将黄芪和红枣洗干净之后放入砂锅中用水进行炖煮;水开之后关火,但是不要开盖,焖制十五分钟即可。此茶饮具有很好的调养气血的作用,黄芪则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对于气虚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黄芪糯米茶:将糯米还有黑芝麻洗干净之后沥干水,随后放入锅中炒香研磨成为粉末备用;将黄芪清洗干净之后加入清水进行熬煮二十分钟;将黄芪药液中放入糯米以及黑芝麻、红糖,水开之后就可以服用。
请注意,代茶饮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仅能起到辅助作用。如有任何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中医讲究专业辨证,因人而异,一人一方。
除了茶饮妙招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进一步改善脾气虚的状况。
饮食有节
《说文解字》徐注有言:“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其中,“脾主信”寓意着脾的功能具备节律性。因此,我们应当维持作息有序,确保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以维护脾的健康运作。
适当运动
中医有云:“动则生阳。”意指在肌肉运动中,人体可以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对于脾阳虚的人来说,适当锻炼尤为重要。锻炼时,运动量无需过大,但活动时间可稍长,如选择慢跑、游泳、散步等轻度运动。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阳气的生成,有助于改善脾阳虚的状况。
中医治疗脾气虚的方法通常从源头入手,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及提升气血水平来达到治疗效果。虽然治疗过程可能较长,但由于其基于整体、长期、渐进的理念,因此疗效更为持久和根本。
蔡铁如主任,从事脾胃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已达三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她成功帮助众多脾胃病患者重拾健康,尤其在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