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在临床重用生黄芪的点滴经验善生活养有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民国大医张锡纯擅长应用黄芪,而且,用量甚大。他有一篇黄芪解:“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神农本草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也。”

我学习张锡纯的临床经验,喜用黄芪,尤其是用生黄芪。

一则,我用生黄芪治浮肿。

比如,治疗下肢浮肿的防己黄芪汤,我常重用生黄芪,从60克至克。根据病人虚胖的程度,越是虚胖,用的生黄芪量越大。

清代《冷庐医话》记载治重度浮肿的黄芪糯米粥,生黄芪用到四两。按一两30克计算,是克。

《冷庐医话》曾讲过一则黄芪粥的故事。说一个全身极度浮肿、大小便不通的人,服黄芪糯米粥后居然大量排尿,病情迅速缓解,后来因误治病情反复,几乎气绝,还是服用黄芪糯米粥而得气复。其方为:生黄芪四两,糯米一酒盅,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渐呷服。后世名医范文虎先生、岳美中先生等擅用此方,或用于产后浮肿,或用于肾炎浮肿蛋白尿等。

《经方实验录》有一芪米汤,用生黄芪克,糯米一酒盅,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渐呷服,治一人夏秋间忽患肿胀,自顶至踵,气喘声嘶,大小便不通,危在旦夕。初服即气喘稍平,移时小便大通,肿亦渐减。黄芪渐减至30克,随服随减,佐以除湿平胃之品,两月复元。此等大病,用简单之方却收取卓效,叹为观止。

我临床常用的治疗大人下肢浮肿,常用的剂量是:

生黄芪克,糯米克,水煎服,日一剂。此方不但可以化湿利水消肿,兼能补虚益人。

此方补气健脾,利水消肿,最适合于体虚水肿之人。唯黄芪偏温,若出现小便偏黄,即是有热,建议马上停服。有病友反馈:父亲糖尿病引起的肾衰水肿和蛋白尿,吃了黄芪糯米熬浓汤的方子很有效果,连续吃了四天水肿基本消退,尿液开始由白转略黄,感觉头顶似乎有点火气往上冒。我嘱咐病人停服,诸不适症状即消失。

据传说,胡适先生当年患糖尿病、慢性肾炎合并心脏病,全身水肿,医院不治,后请中医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10两,配合党参等治愈。由于浮肿多见于肾病,所以,肾病用黄芪也需加大用量。

二则,我用生黄芪治半身不遂

清代大医王清任制补阳还五汤。其方用黄芪四两,即是克。我学习其用黄芪的经验,临床常重用生黄芪治疗半身不遂,疗效甚高。

此类病例甚多。最近还治疗一例中风复发患者,因为脑内有淤血,导致半身不遂,西医建议做微创手术,取出脑内瘀滞的瘀血。病人选择中医治疗。也服上方十余付,诸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四肢活动几乎正常。病人告诉我,省去了手术之苦。

三则,我用生黄芪治早搏

早搏往往源于心气不足。我常用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志远教授的验方。其方:生黄芪,生地黄,桂枝12,炙甘草12,甘松15,水煎服,日一剂。此方常用于早搏兼有便秘的患者,疗效满意。若病人兼有便溏,则此方重用生地并不合适,容易导致腹泻加重。

四则,我用生黄芪助产

女人生孩子时需要有足够的力气。如何长力气呢?有人建议喝红牛,有人建议吃营养品,我则建议喝当归补血汤。此方用当归24克,生黄芪克,当归与黄芪取1:5的比例,加入ml水,煎成ml,每次ml左右,每一小时服一次,甚能帮助产妇保持体力。

五则,我用生黄芪治高血压

一般情况下,生黄芪多能升压。若病人虽然血压升高,但表现为神疲乏力,则属气虚,当用生黄芪,且需重用。重用生黄芪的好处有两点:一则,可补气缓解神疲乏力的症状;二则,气旺则血压自降。此时万不可无视神疲乏力而滥用潜降,往往无功,且亦伤正。而且临床我也观察到,15克的生黄芪有升高血压之功。若重用至30克以上,则并无升压之弊端。

试举一例。一女病人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兼有高血压,一直服用激素与降压药。现面部浮肿,神疲乏力,腰酸腰累,脉滑软,左滑软弦,苔黄,舌下瘀。证属气虚,因为气虚导致乏力,亦因气虚导致虚火上浮而血压升高。因此,当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用仲景防己黄芪汤合四君子汤。处方:粉防已30,生黄芪,炙甘草10,白术20,生姜五片,大枣15克切开,党参30,茯苓30,水煎服,日一剂。病人自述,上方服半碗,小便立即增多,血压即降下来。

前贤有谓,黄芪“升举有余,偏于阳分,气虚阳虚者,宜升宜提,而阴虚火扰者宜禁。”若遇到气虚阳虚而兼阴亏者,能不能用黄芪呢?当然能。民国大医张锡纯的方法是配合知母,则“黄芪不但能补气,又能滋阴”,可治阴虚劳热诸证。两药合用犹如“天地将雨之时,必阳气温暖上升,而后阴云四合,大雨随之”。张锡纯的这个用药方法我们可以在临床上借鉴。

小结:

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补气有两味大药,除了人参,就是黄芪。黄芪气味轻清,其擅长补气,偏于走表。凡是表虚不固的容易感冒,或有水肿、虚汗等,都可重用黄芪以扶正补虚。我临床治疗气虚水肿、久病气虚诸症,都常重用黄芪以补气固本。

历史上最擅长使用黄芪的医家,当首推王清任。王氏以黄芪为补气的主药,《医林改错》共载33方,其中用黄芪者为11方,平均每方用量近90克,且用量最大为克,令人瞠目。

当代大医李可继承王氏经验,治疗危急重症往往重用黄芪。观察李可老中医的一些医案,首味药往往即用生黄芪,而且重用。李可有大乌头汤、李可三生饮、李可五生饮、先天定坤汤、三界方等,这五个药方的首味药均为生黄芪克,令叹为观止。

我学习前贤的思想,对于右寸沉软无力的病人,试着重用生黄芪,效果满意。我的理解是:右寸应于肺,肺气不足,则右寸无力,重用生黄芪可以补肺,肺气旺则能升能降,能宣能肃,于是周身气血归于平衡。

前贤总结黄芪的作用,补五脏诸虚,益元气,壮脾胃,去肌热,排脓止痛,活血生血,为疮家圣药。黄芪若重用,能治重症大病。比如,王清任制黄芪桃红汤,黄芪用8两,为克;已故名医邓铁涛教授亦重用黄芪至克治疗痿证,即重症肌无力。

我重用黄芪治疗中风偏瘫、重症肌无力、虚损诸症,疗效满意。关于黄芪的应用,我还写有另外两篇文章,读者可以参考。《黄芪的临床应用》;《重用黄芪治大病》。(董洪涛)#黄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