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芝罘法院揭秘一养老骗局4天展销会骗走33 [复制链接]

1#

记者钟建军实习生陈果通讯员宏伟樊依

赠小礼品、打“感情牌”、办“公益慈善讲座”……近年来,诈骗分子往往通过骗取老年人信任的方式,层层设套,一步步诱导老年人落入陷阱。7月27日,记者从芝罘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公布了一起养老诈骗典型案例,揭秘此类诈骗骗局,提醒老年人不要上当受骗。

打着“公益慈善”的幌子

瞄准老人“钱袋子”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青年企业家”“爱心企业家”……年12月至年3月29日,被告人马某伙同刘某全、万某鹏、某富等人,假借“读者生活馆”“读者俱乐部”等名义,多次在烟台市芝罘区某宾馆、某大酒店等地实施诈骗活动。

马某等人冒用身份,以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为由,通过4天会销免费赠送参加茸口服液、黄芪太子参口服液等保健品为诱饵,吸引参会老年人交纳“诚意金”免费领取保健品,后以额外赠送其他产品进行“平点”的手段不予退款,将“诚意金”非法占为己有,先后骗取33名被害人交纳的“诚意金”共计人民币元,其中既遂元,因被害人报警而未遂元。

经烟台市芝罘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芝罘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马某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被告人马某同伙刘某全等人也被判三至四年不等有期徒刑,追回的全部赃款发还给各被害人。

4天会销层层“设套”

购买“爱心票”当“诚意金”

“我当时只是听说可以免费领取保健品就去了,没想到钱被卷跑了。”于女士对那场讲座印象深刻。那天她接到“读者俱乐部”打来的电话,邀请她去参加一场公益慈善讲座,还可以免费领取参加茸口服液、冬虫夏草等“”保健品,于是她和老伴儿一起前往了会场。

“第一天,有一个叫‘马德华’的男子,自称是爱心企业家,是给老年人送健康送温暖的,活动也是免费的。”于女士说,“在讲课间隙,有个叫刘某全的男子上台,工作人员都叫他老板。”

会议中,马某介绍了多种保健品的疗效,还用参加茸口服溶液现场做实验,刘某全和其他同伙则轮番上台配合演出,取得老人信任。

在4天会议中,马某每天都会引导参会的老人购买“爱心票”,并交纳10元、元、0元不等的“诚意金”。“前一天交钱,天他们都会退回给我们,还会送小礼品。”于女士说。

然而,到了第三天,马某开始大力宣传“参加茸口服溶液”等保健品的功效,说货源紧张,让老人交元货款,并称会像之前交“诚意金”一样在次日全部退还。第四天时,马某就会通过不断额外赠送免费产品,让老人觉得物超所值,或者让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延迟退款等方式,达到不退款的目的。

组织人进行“话术”培训

高档保健品成本只有几十元

许多老人认为占了便宜,殊不知已经走入诈骗分子精心编织的陷阱。

令于女士等老人更意想不到的是,马某这个所谓的“精英人物”也不过只是这个诈骗团体的其中一环,真正的幕后主使则是“读者俱乐部”老板刘某全。

原来,刘某全长期以“读者俱乐部”“读者生活馆”等为幌子组建了15个人的团队,频繁更换办公场所。

年,刘某全与马某合作会销保健品,从事多年保健品推销工作的马某发现不少老年人缺乏子女关怀,精神上比较空虚,且普遍重视养生和养老,也有闲钱,于是“俱乐部”利用老年人“贪小便宜”的心理组织员工进行话术培训,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平点”“审点”和“杀点”。

“对那些最后一天交了诚意金的老人称,已赠送了高额赠品,不退还诚意金,即所谓的‘平点’;让老人自愿出钱,对迟疑的老人不收他们的钱则是‘审点’;不让之前参加过活动的老人参会,防止他们发现被骗,则是‘杀点’。”曾在“读者俱乐部”做过销售人员的郝某梅说。另外,那些所谓的高价保健品和礼品,实则为几十元一盒的普通保健品,甚至是“三无产品”。

法院提醒:要切实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切莫轻信打着所谓“慈善”旗号的各种虚假关爱活动,不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凡是有人让付钱时,务必三思而后行,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报警并收集好相关证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