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太好,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进入冬季之后,身体稍微活动下就容易冒汗,尤其是背部,最容易汗湿衣服。医院看,说是气血两虚,如何调节?
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说一说什么是气血两虚、以及该如何调养的问题:
什么是气血两虚?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有气化、防御、固摄等作用;“血”,有营养、滋润全身的功能。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缺一不可。当两者中任何一方出现不足,都会引起另一方也亏虚,也就是常说的气血两虚。
当气血两虚时,由于机体脏腑功能衰退,脾胃功能失调,就容易自汗。除了容易出汗、睡眠质量差、手脚冰凉、湿气重、长白发以及容易感冒外,还会影响视力和听力。
中医有“久视伤血”的说法,气血两虚时,引起伤肝、血不养睛,则有目视不明的症状,而气血流动不畅,会影响听力下降甚至耳鸣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气血两虚引起的。
那么,气血两虚可以调节吗?有没有方法补血气呢?
气血两虚,中医有5个“活血”方: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要想调节气血两虚,首先要调理好脾胃,脾胃好了气血自然就好。因此,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食用山药、南瓜、莲子、扁豆等具有健脾益胃的食材。
如果想用中药材调理气血不足的身体,除了要用阿胶、红枣、当归这样的补血药,还要活用黄芪这一味益气中药材。
很多人都知道,中医讲究药材要道地。黄芪最出名的产区之一就是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陇西。这里的黄芪不仅条直、皮黄白、分枝少、味甘,而且黄芪甲苷、黄芪多糖等药用成分高,常被誉为“芪中精品”。
临床常用的黄芪颗粒就是选用的陇西黄芪,通过现代工艺进行萃取而成。简单一冲一泡,就可以改善气短心悸、自汗等气虚症状,实在是很方便。
其次,“肝郁则脾虚”,养肝血也是调节气血非常重要的一步。肝好,脾胃才好,脾胃好,气血自然就好。“怒气伤肝”,暴怒的情绪会伤肝伤脾胃,导致气血损耗,直至气血两虚,所以保持愉悦的情绪是日常调养气血非常重要的方法。
再次,中医讲究,“气足则血盈,气血健旺,经络顺畅,则百病不生”,常常运动,可以疏通经络,从而起到调理气血的功效。因此,坚持运动,也是调理气血两虚的重要步骤。最好能够坚持每天都抽出半小时进行运动,并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瑜伽、慢跑、太极拳等运行项目则更佳。
最后,“久视伤血”,防止过度用眼、减少气血耗损也非常重要。如果已经工作了一天,就赶紧放下手机,多注意眼睛的休息。
气足则血盈,气血健旺经络则顺畅,百病不生。在日常生活中养足气血,才能迎接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1]气血双补话“十全”.上海中医药报.-11-22
[2]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证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新中医-10-05
[3]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中国临床保健杂志-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