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病初愈虚汗不止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治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8810613.html
■编辑:乔乔当人们经历伤病手术治疗或者生产后,身体通常比较虚弱,身体无力,食欲较差,甚至出现虚汗不止等症状。虚汗不止多为体质虚弱所致,但往往由于身体无太大的不适而被忽视。这一期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汗属于虚汗,又应该如何调理。

虚汗之盗汗、自汗

虚汗是指由于体虚或患有某种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出汗现象,轻者动则汗出,重者大汗淋漓,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厥,亡阳等。盗汗、自汗均属虚汗,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多见于阴虚者,自汗(白昼汗出,动辄尤甚)多见于气虚者。

中医学对虚汗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虚汗属于汗证范畴,主要由于身体在经历伤病或者生产后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隋·巢元方著的《诸病源候论》有“虚劳汗候”“虚劳盗汗候”“风虚汗出候”等记载,认为汗证多属阳虚,卫阳不固所致。清·叶天士著的《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言简意赅的指出治疗自汗、盗汗之大纲。

经典名方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组方:防风30g,黄芪、白术各60g。方解:方中黄芪甘温,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禁忌: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者,则不宜使用。

生脉散

生脉散为补益剂,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组方:人参、麦门冬各9g,五味子6g。方解: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故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故为臣药;人参、麦冬合用,则彰显益气养阴之功。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禁忌:若属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阴未伤者,均不宜用。

知柏地黄汤

知柏地黄汤,具有养阴清热,疏通尿道之功效。主治阴虚火盛,下焦湿热等证。症见面色潮红,两额发赤,精神空虚,食欲不佳,呼吸气促,语音细弱,夜间发热,盗汗失眠,耳鸣腰痛,头晕眼花,大便秘结;或自从产后不久,忽然小便闭塞不通,小腹中胀满疼痛,唇色焦红,舌绛无苔,脉沉细数。组方:熟地黄(蒸捣)24g,山药、山茱萸肉各12g,牡丹皮、白茯苓、泽泻、黄柏(盐水炒)、知母(盐水炒)各9g。

方解:本方由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而成。方中六味地黄汤中熟地黄、山茱萸肉、山药滋肾、肝、脾之阴,以滋肾阴为主,是谓“三补”;泽泻利湿浊,牡丹皮泄相火,茯苓渗脾湿,是谓“三泻”。知母、黄柏降相火,泻肾火。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之功效。

信源:《自汗》《盗汗》《虚汗》《出虚汗》《玉屏风散》《生脉散》《知柏地黄汤》百度百科感谢阅读与分享他们在阅读:①年第5期目次②调经中成药您吃对了吗③口腔溃疡或跟体内的“火”有关图文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药新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